(通讯员:寇晓芸)为了助力青年教师突破科研瓶颈,提升教学与学术双轨发展能力,7月15日上午10点,传媒学院在知音厅组织开展了暑期教职工夏训之四以“从0到1”:艺术类青年教师科研突破路径为主题的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本次活动由学院副院长(顾问)鲁晓成主讲,全体教职工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参与学习,共同探索艺术类科研创新路径。

培训围绕艺术类教师科研发展的核心需求,精心设计五大章节。培训首章以“艺术类教师为什么要做科研”破题,鲁院长从大学职能的百年演进切入,结合中国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五大职能定位,深入剖析科研能力对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价值。他鼓励大家不要因为没有项目经验而不敢申报,先完成再完美,从校级项目开始练手。同时也强调,青年教师需以科研反哺教学,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教师的转型。
在“艺术类科研的独特路径”章节,鲁院长通过对比理工科与文科研究范式差异,提出“问题导向+跨界融合”的破局思路。他以从兴趣到价值的精准定位的方式告诉大家如何进行科研方向选择,并且以近期的项目申报通知为例告诉大家从何处了解信息,为教师们提供可复制的方法论。
针对教师普遍关注的项目申报与论文发表难题,培训设置“项目申报实战拆解”与“论文发表避坑指南”双环节。鲁院长结合自身经验,从前期准备、写作技巧、申报及投稿策略等方面提供了实用建议,并特别提醒教师们注意“避坑”,避免因学术不规范或投稿不当影响研究成果的传播。
科研之路需持续行动,拒绝躺平。在培训内容的最后章节,鲁院长强调了科研工作的长期性和系统性,提出“三年规划”和“三个月行动清单”的具体建议,督促青年教师制定清晰的科研目标并付诸实践。他以“科研是一场马拉松,而非短跑,持续积累比短期冲刺更重要”作为结语,勉励全体教师保持科研热情,在积累中实现突破。
此次培训内容丰富、针对性强,为艺术类青年教师的科研成长提供了清晰路径和实用方法。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将在今后的教学科研工作中积极实践,为推动学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学院后续还将围绕人工智能教学应用等主题开展系列培训,持续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审核:郑瑞丰;编辑:鲁晓成)